5月11日~12日,以“新时代,新机遇”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酒店投资高峰论坛(CHIC2016)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12个国家的400多位旅游、酒店、房地产、金融投资等行业的企业代表与会,嘉宾还就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行业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发表题为《酒店人的信心从何而来?》的演讲,从市场、产业、管理三个层面阐述了我国酒店产业的发展。戴斌认为,虽然我国酒店产业受到重要结构性影响,但未来发展仍充满信心,而这个信心来源于四个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年轻人主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努力;全球资本市场、科技进步、教育培训对酒店业的广泛投入;“工匠精神”。
以下为戴斌演讲内容:
这已经是我连续十二次站在这个讲台,与诸位分享有关酒店产业的年度观察与思考的成果。根据中国文化传统,十二年为一个小轮回,可以做些阶段性的判断了。
从市场面看,酒店产业的繁荣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和大众旅游消费高度相关。
不需要太多定量研究,人们对酒店满足旅游旅行者的住宿需求,拉动投资、就业和经济增长,优化所在区域商业环境,提升国家和地方形象已经具有了广泛社会共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整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宏观经济周期对酒店业的决定性影响,事实上国家强盛了,经济发展了,旅游休闲进入社会各阶层的日常消费选项,这是酒店产业的市场基础和前提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提出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倡导“一带一路”,以及快速跃升为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旅游消费支出国,都对世界旅游经济和酒店产业发展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产业面看,自发、持续增长的社会投资增量,已经影响了酒店产业的结构性均衡,新一轮市场创新以房产存量资源再配置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酒店投资,特别是高等级酒店的投资,大体上有两个高峰期。一是为了适应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入境旅游需求,由中国政府主导兴建的合资合作酒店;二是伴随世纪之交国民旅游的兴起,由地方政府推动,房地产企业投资的高星级酒店。
总体而言,在解决供给短缺的同时,政府与房地产企业合力的酒店投资也有一定程度的非理性因素。从供给驱动角度说,真正市场化的酒店投资则以如家、七天、汉庭等经济型酒店的发育成长为标志。近年来,中端酒店、民居客栈、精品酒店等业态导入,特别是途家等共享经济领域的“独角兽公司”的出现,意味着资本市场更看好那些整合社会住宿资源的项目,而非传统的直接投资。
酒店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并不限于锦江、开元、如家、七天等,酒店资产通过股市而实现证券化的目标,还体现在锦江国际收购法国卢浮、美国州际、国内的铂涛、维也纳,海航、开元、首旅等酒店集团也涉足海内外相关资产的并购。方兴未艾的酒店集团,横向一体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标志着中国正在改变世界酒店产业格局。
从经营管理层面看,酒店运营已进入主要依靠商业逻辑,而不是个人经验的科学层面。
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酒店运营的印象都是人力资源密集、内部分工细化、管理主要依靠经理人员的历史经验。现在已经成为显知识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标准,当初都曾经是国际管理公司的商业机密,也是几代职业经理人的看家本领。经过三十多年的引进、模仿和本土化创新,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现在运营酒店,特别是运营拥有成百上千家成员酒店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强调专业化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推广、会员体系管理、财务审计和人力资源等团队的专业筹划。按照“稀缺的才有价值”的经济规律,那些在资本市场和客源市场提前做了有效布局的公司的价值,远远大于只专注内部规范的公司。
酒店商业逻辑演化进程中,科技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移动通讯和大数据扮演了关键角色。也正是以科技的名义,那些拥有专业学位、穿着打扮显得另类时尚的年轻人,才得以立足于拥有数十年从业经验、穿着制服、举止有范儿的“老炮儿”林立的酒店,并一点一点从后者那里拿走酒店产业话语权。
“商业逻辑”和“个人经验”各有优势。大量单体酒店的运营管理仍依赖个人经验,酒店运营管理包括市场推广和客源市场的布局,资本运营与运营管理没有高级低级之分。年轻人的创意和对新技术的应用,与资深职业经理人之间相得益彰,形成互补。高端酒店需要职业经理人,时尚中端酒店、主题精品酒店和精品民宿为年轻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都能展现各自价值。
酒店产业市场、投资、创新和经营等方面都出现重大变化的今天,这些领域的外来因素,深刻影响甚至冲击酒店产业传统模式的今天,甚至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酒店产业产生重要结构性影响的今天,我们对酒店产业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我们的自信来源于,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迎接一个大众旅游的新时代”。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2015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已达到创记录的40亿人次和3.3万亿人民币,国民出游率近3次。根据国务院文件,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国民出游率达到5次,那将是一个超过70亿人次的国民旅游市场,加上数倍于此的旅行市场的增长,我们完全有理由对酒店产业未来5-10年的市场基础持积极乐观预期。支撑这一乐观预期的理由还包括,正在得到落实的大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放开二胎生育等政策效应。
旅游与旅行市场在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1980年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主导的住宿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升级迹象。度假旅游者更加注重与家庭成员共享的生活品质,同时可容纳老人、成人和儿童的套房,每到周末时间和度假旺季就供不应求。休闲旅游者更加注重对目的地生活的体验和社交生活,一些以咖啡、阅读、艺术、轻奢消费和都市休闲为主题的酒店项目,由于带有不同于传统情感表达,一经推出就被广泛接受。一些定位于商务细分市场的酒店品牌开始增加健身、瑜伽、晨跑的项目和服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消费观念的推动下,酒店正在开启引领时尚生活的新时代。
我们的自信来源于,年轻人主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努力。
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任何一个不能吸引创业者,特别是年轻创业者进入的产业都是没有前景的。欣慰的是,越来越多创业者开始聚焦于酒店或者说广义的旅游住宿业。
相对于锦江、布丁包括途家这样已经具备一定实力的市场主体,直接从供给侧发力的大型创业项目,更多首次创业者倾向于选择“互联网+酒店”的路径,探索小微型的创业项目,比如胶囊旅馆、民居客栈等。事实上,在互联网上从事酒店预订和特价销售的项目也可以归属到酒店创业中来。大型化高端酒店,尽管有资本和土地等方面的高门槛,但创业创新者也可以设施设备、分项产品和专项服务供应商的身份切入该领域。网上公开信息看,基于云交互的智慧酒店终端、酒店养护4S店、布草洗涤、客房清洁外包,以及围绕酒店实体经济的创意、设计、建筑、财务、审计和法律服务的“酒店+”创业项目,大体上都可以归入这一类型。
特别要提醒各位企业家的是,与酒店有关的创业活动在重点大学开始活跃起来。南开大学博士生领衔的“带书旅行”项目设计,融住宿、阅读、旅行、社交等年轻群体的时尚需求于一起,从客户粘性着手,已经赢得了相当口碑。华东师大大学生创业项目“书香酒店”,把酒店和书店两种业态融合在一起,获得了华住在上海两家实体店的支持。
我们的自信还来源于,全球资本市场、科技进步、教育培训对酒店业的广泛投入,更来源于千千万万酒店人在“服务为本,客人至上”的价值坚守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
未来五到十年的酒店发展,对需求侧充满信心的同时,尚需寻找和发现供给侧新要素,从而确定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酒店产业需要从资产总量、就业人数、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数等指标,与其它行业的对比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从业人员需要获得正常收入、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以保证他们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在土地、资本和人力资源等传统要素投入之外,政府、协会、教育和科研部门需共同努力,切实提高酒店业的研发投入不低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平均水平,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酒店业。
国家“十三五”规划和科技、教育、旅游等专项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也进一步坚定了酒店投资和产业繁荣的信心。积极乐观的旅游与旅行市场预期,着眼于创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信心,以及由此而来的时代机遇,必将为中国酒店业界的实践所证实,为世界酒店业界所共享。
以上是戴斌在第十二届中国酒店投资高峰论坛(CHIC2016)上的分享。更多戴斌演讲内容请点击: 【专家】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当旅行遇见互联网 【专家】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现在的旅游是一个融入了常态化生活的开放体系
文章内容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huodongjia.com/31405.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综合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trade/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