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4.0到互联网+,再到中国制造2025,国家对传统行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变革寄予了厚望。当前,工业4.0和工业大数据等新的工业技术的不断涌现,让“中国制造”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12月16日,以“智慧的工厂,智能的产品”为主题的2015MIC1000中国制造千人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学界,产业界,互联网业和金融行业等不同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本次大会发布了《中国工业4.0进程报告》
报告调查显示:在企业推进工业4.0的过程中,人才、技术、标准成为最重要的瓶颈;智能化在工业4.0特点排名中遥遥领先,支撑智能化的数字化、互联化、物联化紧随其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吕政
未来,新一代人的任务是要实现中国工业从大到强的转变,解决生产要素的利用效果、水平和竞争力的赶超。我们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首先要建立在对现有产业的技术创新上,这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如何缩小制造业与发展国家的差距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工业物化的差距;缩小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差距。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差距分横向的差距和纵向的差距。同一个产业链,发达国家在上游,韩国台湾在中游,中国大陆在下游;同一个产品,产业国际分工选择最有利于降低成本的分工方式,哪干最便宜,就在哪干,把劳动力组装型的放在中国。所以有一个误区:中国高技术产品入口规模很大,其实大部分是加工组装。
不讲卫生的民族搞不了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应该向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学习,不能长期建立在农民工的基础上,要秉承严谨精细的传统,贯穿到生产制造的全过程。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 邵志清
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制造强国的需求,提出要以加快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这个核心实际上是互联网+,主线是两化的深度融合,技术演进的途径是互联网+,主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基于此邵志清提出了三点:
第一,互联网+专项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如何实现新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成为制造业再思考的重要课题。
第二,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消费者和市场对没有特点、没有创新的产品服务已失去购买和采购兴趣,因此在需求导向和用户导向的互联网思维下,通过供需侧改革消化产能是重要的方法。
第三,大家要用跨界的思想进行创新。传统企业在供应链环节有深厚的经验,互联网在品牌推广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会长 廖明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以创新驱动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灵魂,是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必须摆在核心的位置,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其次,以智能转型促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智能制造。
第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我国企业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远没有达目,很多配套改革工作需要完成,极大的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释放。
西门子工业软件大区CTO 方志刚
数字化领域需要两步走,完全和2.0补课、3.0普及、4.0目标的方针一致。大家都变成数字化企业,然后才能谈智能化-APP化。
中国制造迈向工业4.0的四部曲,方志刚给出了四点建议:
1、横向集成PLM,智能创新。
2、纵向集成MOM,数字化制造。
3、工业智能大数据,smart data智能使用。
4、端到端集成,进入工业4.0时代。
以上是2015MIC1000中国制造千人会上部分嘉宾的言论。文章内容由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huodongjia.com/14942.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工业制造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trade/?tag=%E5%88%B6%E9%80%A0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