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15日,2015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武汉举行,论坛以“互联网+视野下的文化创意与产业融合、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为主题,250余名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民俗文化传播进行了探讨。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詹一虹:《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
2014年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7.04%。
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新的难点。作为人口超过1000 万人的超大城市,无论是文化消费规模还是文化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都偏小,武汉市文化消费市场广阔,文化消费潜力还有待挖掘。此外,武汉在打造原创文化品牌方面还有待提高,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品牌。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 范建华
“十三五”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十三五”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拐点。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将突破传统区域环状分布而代之以线性带状分布,将文化产业诸多要素进行有机的市场化配置与整合,从而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实现国际化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整体共赢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
文化产业呈九大带状分布,首先是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它东连环渤海文化产业圈,向南连接藏羌彝文化走廊和泛亚国际大通道文化产业带。“一带一路”的发展空间是一个立体化的全方位发展的产业格局,文化产业可以在此战略格局下实现行业内的突破,并积极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带。
文化促进会副主席 王永章
当今时代,是科技的时代,是文化的时代,全球竞争格局已经因为科技创新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文化消费出现巨大潜力的阶段,中国文化产业市场亦在快速增长,中国已经站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中。文化创意创造经济奇迹的时期,必须积极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与金融的深度合作,才能让中国文化更好的走向国际。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刘德龙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趋势下,民俗文化产业化开发成主流,必须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公益性利用与产业化经营、原生态与变异性三个关系,这是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根本立足点。
部分民间文化资源在商品化过程中,被捆绑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快车,忽视民俗文化的本来意义。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下,使开发利用回归传统,回归民间,扎根生活。
民俗文化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公益性利用与产业性经营应当并重。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中,政府应通过政策规制实现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有序发展,如对一些经典民俗事象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进行公益性宣传。
以上是2015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嘉宾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精彩言论。更多文化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trade/?tag=%E6%96%87%E5%88%9B
文章内容由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huodongjia.com/8552..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