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以“跨界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主题为“给点金融阳光,灿烂文创产业“的对话环节,北京农商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李大营、通和集团创始合伙人曹海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吴锡俊、达晨创投文化旅游基金副总裁何士祥,就文创产业和金融进行了探讨。以下是部分对话内容:
李大营:文创和金融是一种伙伴的关系
文创产业既有风险也有机会,怎么看机会?文化产业一方面是一个产业,同时又是一个元素,当一个产品加上文化的时候,竞争力就增加了。
本土银行就是本土的文化,了解本土的文化,可以借助一些专业集团:专业担保公司、专业租赁公司、专业评估等。文创担保的系统,通过他的机构就可以为提供融资支持,这就是借助专业机构,因为他专业所以我的风险就降低了。
文化和金融是伙伴的关系:
1、 之所以今天金融给文化一点阳光,本身是在中国这种特殊的语境才会成为问题。金融尤其是银行市场化程度比较低,文化的市场化程度也低,从文化来讲很大的问题就是资产化的问题没有解决。
2、 无论是金融还是文化,都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解构了传统金融秩序和体制,文化也是在体制改革推动下走向了另外一种生产方式,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两者提出了共同的问题,都得要变化。
3、 文化和金融要真正成为一个全面的伙伴关系,需要双方对对方的认知,尤其是风险。文化的风险性比较大,来自于文化产业的一些特点:一个是文化产业本身讲,供给创造消费,而不是消费引导供给,所以在供给端来讲不确定性很大;二是道德风险;三是价值风险。
文化人应该多去了解资本工具、金融工具,要从传统一些束缚中出来。现在文化已经很热了,文化在选择资本,但文化圈不会选择资本,一些好的项目和团队往往被一些短期的财务投资伤害。
曹海涛:投文化行业是投文化商人,而不是投文化人
今天我们投的是文化商人,不是文化人。
中国目前的文化产业都是轻资产,基本上以董事长个人为代表,比如说影视公司、出版公司、动漫公司,董事长个人都是这个公司的文化,包括这个公司的风向标。我们去投资的时候,都是看重他个人。
能不能从轻资产的企业,变成中资产的企业。文化企业一定要专注大文化,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各个产业的促进,形成了大文化,比如说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食品、文化地产、文化健康乃至文化生物制药。
文化家跟所有行业,包括所有的一些细分的子行业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现在为什么要做文化地产,文化公司也愿意跟地产公司进行合作,包括影视公司跟互联网进行合作,把自己的生态圈建立起来,就是因为有风险的问题。
吴锡俊:搭平台、谋政策促小微文创企业发展
文创类企业没有几个所谓的龙头企业,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这是这个产业形态决定的,也是目前发展的阶段所决定的。
从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所做的工作来讲,要主动争取包括银行在内的不同资本的支持;从国家层面讲,现在出台的一些关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的落地,有时候很艰难,有时候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得通过政府内部的一些机制运作,让这些已经发布了政策,能够尽快的去落地。
以上是嘉宾关于文创产业和金融的部分言论。内容来自于投资界,活动家整理编辑。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找会议,上活动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