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2015中国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郝叶力发表了主题为“直面阵痛、寻求共赢、协力构建:二十一世纪网络空间”的演讲。郝叶力认为,网络空间安全有四痛:双刃之痛、主权之痛、强权之痛、混沌之痛,而如何解决这四痛就是建立网络空间新秩序,并列出了新秩序建立的四个关键点。
以下为部分演讲内容:
一、 说痛
阵痛愈演愈烈。在网络空间,阵痛从何而来?痛点在哪里?可以概括为“四痛”:双刃之痛、主权之痛、强权之痛、混沌之痛。
双刃之痛在加速蔓延。互联网创造的初衷是为了互联互通,正因为有了互联互通,安全风险随之而来。从互联网诞生开始,阿里巴巴的宝库和潘多拉的魔盒就如影随形,特别是人们对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依赖,大到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小到日常衣食住行,都是无网不在,安全风险在空前加大。
它们的威胁正在呈现四种趋势:
1、 空间上,由虚拟向实体延伸,最早的黑客攻击主要是篡改网页,现在的网络攻击越来越转向对实体空间的控制;
2、 手法上,由猝发向潜伏演变,大量的APT攻击,渗透和潜伏时间长达数年;
3、 能量上,由局部向海量辐射;
4、 路径上,由一国向跨国发展,很多犯罪分子进行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洗钱走私,让巨额资金瞬间蒸发。仅就2014年统计,全球网络金融诈骗案涉及高达4450亿美元,中国网络钓鱼一项让网民受到的经济损失达到300亿人民币。
互联网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被众多主权国家视为第一层级的威胁。互联网正处于技术与风险齐飞、依赖与恐惧同在时候。
强权之痛。网络地球村的形成,人类开始呼唤网络空间的全球治理模式从单极到多极,从独揽到共管的方向转型。由于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掌控的强烈欲望,使其对权力让渡的时代呼声难免不适应、不情愿、不甘心。由此,引发了对大权旁落的忧虑和不安。
原本具有产业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和产品被迫撤离部分国家市场,不仅丧失了巨额订单,造成空前经济损失,同时也加深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和怨恨。
混沌之痛。经过半个世纪的打造,互联网不仅进入高速发展期,也面临安全威胁的上升期、各类矛盾凸显期和规则博弈阵痛期。正如奥巴马总统比喻的那样“网络空间就像19世纪初蛮荒的美国西部,也可以说成是没有交规约束的高速公路,各行其是,乱象丛生”。在虚拟网络空间,如何界定主权、捍卫主权、区分责任、进行国际合作、规则由谁制定、由谁监管,至今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二、 思痛
单极发展下的绝对安全可能吗?网络安全问题上,美国奉行绝对安全理念,但以绝对控制为前提的单极安全是绝对做不到的。中国的网络管理算是严格的,即便这样也不能完全阻止恐怖分子在网上串联作案。只有保有网络自由,就要准备极少数网民的不法行为是一种常态化存在。
权力不对等,自己什么都可以做,有做任何事的自由,别人做什么都不放心,这也是不可取的。美国把民主理念传遍世界,但在网络空间反其道而行之。制定规则是为了建立公平、公正的网络空间新秩序,不仅仅要保障科技强势一方的利益,更要保障国际社会弱势国家同样在规则的保护下享有安全。
解决冲突时的动网和动武可行吗?网络空间,行为体多种多样,虚拟世界,数字化的东西容易伪造,地址可以假冒。跨国跨界扑朔迷离,溯源取证需多方配合。谁来当判官?基于虚拟空间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用于实体空间的武装冲突法,很多规则难以在网络空间直接套用。
三、 解痛
让网络空间从无序到有序,是二十一世纪网络空间要建立什么样的新秩序,以什么样的途径达到新愿景,需要把握四个关键点:新文明的觉醒、新规则的主导、新型强国的示范、新型大国关系的引领。
新文明的觉醒。
首先要有超越实体空间的新觉醒,构建以共生、共享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到今天,经历了许多划时代的革命,每一个时代都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和文化。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空间拓展了,性质变化了,网络空间、资源可以再生,数据可以复用,信息可以共享,这一特征也将主导实体空间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互联网不仅让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也给实体经济插上了翅膀。特别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必将对人类智慧进行最大化挖掘和最充分的利用,这将根本上改变甚至颠覆人类社会的原始竞争逻辑和处事之道,也将决定人类生存的基础不能再靠PK模式。国家之间也不能只考虑本国利益和一朝独霸,应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网络空间的本质是互联互通,互联网的精神核心是开放共享。新技术的发展变革正在呼唤人类新文明的觉醒,技术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源头是生命与生活。如何让新技术转化成新文明的助理,而不是让技术成为孤立的竞争利器,需要人类建立多元共生、合作共赢的新文明的新型价值观。如果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网络世纪,而大脑依然停留在丛林时代,说明人类的文明还没有真正跳出动物世界的怪圈。这种头体分离的矛盾将导致发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给人类真正带来福祉,甚至还会制造一损俱损的灾难。
网络时代,丛林法则应该让渡于休戚与共、风雨同舟;划地为牢应让渡于开放共享;以价值观划线应让渡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新规则的主导。
新空间必须要呼唤与之适应的新规则和新方法。鉴于网络空间的新特质和人类文明的大趋势,网络空间探讨规则必须跳出传统的靠武力解决问题的暴力思维,摒弃动辄使用武力的解决方式,应确立"和平发展"的导向,采取共管共治的模式,以对话沟通方式解决问题为上策。
在制定网络空间新秩序的进程中,国际社会应当确立"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本着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精神,由世界各国共同磋商,共同制定全球网络空间安全的行为准则。
新型强国的示范。
当前网络世界掌控资源、主导规则、最具话语权的是网络强国。作为网络强国的自信不应只来自"能够绝对打赢网络战争",更应来自"对他国有效释放安全保证、对自己进行能力约束"。如果强国没有先迈出一步的态度,居于高度恐慌中的其他国家,很难再做出更多选择与让步。球在强国手里,如何传球?强国对构建网络空间新秩序负有超常的历史责任。
"新型强国"与传统强国的区别在于摒弃霸权思维,强大不任性、先进不凌人、讲公平、有担当、负责任的君子之国,是秉持责任、权力、义务匹配对等的原则,为世界网络空间新秩序贡献正能量的示范之国。新型强国,应首先充分尊重世界各国的网络主权,主动填平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积极让渡全球共享的网络资源和管理,克制用不对称手段谋取短期利益的冲动,和国际社会联合打击威胁人类生存基础的网络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共同敌人。
新型大国关系的引领。
如果把新型强国比作全球网络空间的"领头羊",那么最具代表性的新型大国关系就如同全球网络巨轮上的压舱石。中美两国的网民数量之和已逾全球网民总数的1/3,全球流量前十名网站全部来自中美两国。今天的中美关系早已超出双边关系的范畴,具有全球意义。中美两个大国只能携手共进,不能彼此为敌。
网络空间应当率先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合作社",而不是"角斗场"。基辛格说过,中美大国关系不是选项,而是必然要求。既然是不二法门,那就必须牢牢把握,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的两个基点:战略定力和战略沟通,前者是世界观、后者是方法论。
首先,要保持战略定力,这是增信释疑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完全不发生问题,而是大国要保持战略定力,严格区分是网民的自发行为,还是国家行为。无论媒体有多少杂音,两国高层都要经得起风浪,让新型大国关系不走型、不变调、不猜忌、不对抗。
其次,要坚持战略沟通,这是解决分歧的金钥匙。中美大国之间可以有矛盾,但不可以没有沟通。在任何情况下,中美之间处理网络空间问题,都不能以对抗、制裁、威胁、隔空喊话作为选项,永远不能关闭沟通对话的大门。越是发生网络碰撞,两国政府越要密切携手,管控分歧,同舟共济,把争吵议题变成合作议题。
以上内容为郝叶力关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演讲,活动家略有删减。
找会议,上活动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