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0日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2015年夏季高峰会闭幕式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发表演讲表示,我国企业要走出去,需加强产品、业务模式、信誉、文化,尤其是创新上的竞争力。同时,杨元庆还指出确定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两个要点。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这是我连续第二年参加亚布力夏季峰会,去年郑州,今年重庆。看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正在一步步西移,尤其重庆,经济更是充满活力,增长速度在全国各省市名列前茅。我们都知道,重庆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战略的交汇点,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开放”战略并举的缩影,今天在这里探讨“世界大市场”这个话题,再合适不过了。
说到全球大市场,企业当仁不让是它的主体。接下来,我想从中国企业在全球大市场的现状谈起,说说塑造全球品牌的话题。
一个月前,《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世界500强榜单,中国上榜企业数量连续13年获得快速提升,达到了106家,仅次于美国。但这106家企业里,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其中更有不少是垄断行业企业,完全靠市场化经营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屈指可数。
再看另一个榜单,世界品牌500强,今年上榜的中国企业数量29个。这份榜单诞生至今有11个年头,尽管中国厂商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速度非常缓慢,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品牌。
再看看跨国指数,根据最新数据,2014年中国100大公司的平均跨国指数不到14%,仅是世界100大跨国公司跨国指数的1/5,国际化程度很低。这100家中国公司的海外营收总额只占到了总营收的五分之一,海外业务还算不上核心业务、支撑业务。
我们的企业够大,大企业也够多,但还远不够强,绝大多数算不上是具有强大实力的国际化公司,全球化公司。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没有动力,不想全球化发展。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即使不走出去,也能过得不错。尤其是垄断行业,缺乏竞争性,躺着都能把钱挣了,企业就更愿意在国内守成了。
第二,没有能力,不能实现全球化发展。全球化的门槛很高,不仅企业规模要够大,更重要的是核心竞争力要够强,而我们的企业缺的正是这个。核心竞争力是综合实力,包括产品、业务模式、信誉、文化、创新等,企业得既有强项,又没死角。
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怎么做:
首先,企业走出去,必须要让产品和服务过硬,否则品牌就无法打响。最近几年老百姓出国往回又是背奶粉,又是背马桶盖,说明咱们国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质量难以让人放心、满意,更不用说把产品卖到其他国家去。
其次,业务模式得有效,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营销、服务各个环节都得打通。针对国内市场的资源配置方式,走出国门不一定行得通。但我们的企业,有多少能设计好,既能发挥国内资源竞争力优势,又符合全球各地特殊性需要的模式呢?这无疑需要更高的智慧。
信誉得好,企业得靠得住。除了产品、服务有一说一,有十说十,更重要的是对客户、对员工、对投资人、对整个社会都要承担应有责任。
有文化,能包容,真正的全球化企业得能兼收并蓄。不仅信任本国的人才,也要善用当地的人才,尊重本地文化,这样才能拥有更加国际化的视野。但看看我们的企业,即使到了海外,对于把业务放手交给本地人才,交给“外人”,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要么不用,要么用了本地人负责业务,上面再安一个中国高管当监工。
我国企业走不出的原因:
反观我们现在不少企业,在国内抓住市场化程度和社会文明化程度还不够高的空子,一切靠吹牛,凡事都忽悠,都不把信誉当回事。虚报销售数字、融资额成了行业潜规则,过度营销的做法花样百出,饥饿营销、加价营销、“期货”营销、病毒营销等。
再比如互联网营销,本来是利用互联网信息通达、信息量大的优势进行营销的好方式,现在却是良莠不齐、乱象丛生:1、卖假货的,卖假药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屡见不鲜;2、炒作、水军泛滥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有的厂商你黑我,我黑你,到了“不黑不成活”的地步,有些企业甚至以这种所谓的撕逼和暴光负面作为吸引眼球的工具,都认准关注度是王道,至于传播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不管不顾;3、少数快速蹿红的网红掌握着惊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粉丝们盲目跟风,都有无数拥趸,但绝无信誉可言。像最近央视节目上特立独行的那位课程表发明人,就是突出的例子。
通过这样抄近路的方式,很多企业谋得一时的快速发展,却只能是窝里横,一到市场、法制环境更成熟的地方,就得认怂,这也是我们企业不好走出去一个重要的因素。
阻碍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大因素:山寨文化
要建立国际化企业,离不开创新。对于一个国际化企业,好企业,大企业来说,创新的必要性人人都懂。
什么是山寨文化?通俗点说:企业看到好东西,不管是好的产品,还是好的模式,拿来照抄,乐于做山寨。消费者图低价,图实惠,忽视质量,忽视服务,愿意买山寨,用山寨。政府立法不严,执法不力,等于在推山寨、助山寨,这就是山寨文化。
现在国内的山寨技术可以说是炉火纯青。大家都知道深圳华强北,已经形成山寨产业链,几分钟就能装出一个机器,加上机壳,打上logo,猛一看跟大品牌一模一样,要什么品牌给你什么品牌。看看我们的身边,山寨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人家有苹果,我们就有一箩筐的橙子、梨子冒出来。人家米兰家具展还没结束,这边已经传回照片做出仿制品。在来重庆的飞机上看到《参考消息》一篇报道,现在竟然连投行高盛也有山寨版。
昨天理事会上一位理事谈到,美国一年审批通过的新药不过几种,最多几十种,因为人家都是原创。而我们的药监局一年待批的药有上万种,大多是拷贝。这样的情形,就算我们自主创新的药品要通过审批,也要等漫长的几年时间,大大阻碍了创新。
对于如此严重的山寨现象,我们的立法、监督、执法力度都远不够,没有把盗版、侵权、假货揪住不放,全民喊打。反观发达国家都严打山寨、鄙视抄袭和拷贝,鼓励原创,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保护自主设计。中国公开审理的专利侵权案件,平均判赔额只有8万元人民币,很多侵权案子判罚金额,连诉讼成本都达不到,而美国专利侵权判罚金额超过500万美元。
山寨行为在国内走得通,有市场,即使被起诉,付出的代价也不高,但一到国外,麻烦就来了。去年12月份,爱立信在印度状告中国手机厂商侵犯专利。今年,Beats 耳机向很多中国山寨耳机厂商发起诉讼,索赔额达十亿美元。在过去十年,中国企业是遭遇美国专利侵权调查的主要对象,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26%的世界平均值。
山寨有着低成本的假象,因为企业可以少投入,消费者不用花高价,政府能少费神,但它带来的实质影响却是高代价。因为质量不行,得频繁维修或更换,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消费者对产品的拥有成本其实反而更高,甚至生命健康和安全都会受到威胁。这种山寨氛围,不仅对跨国企业而言是不公平竞争,也阻碍了本国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升级和转型。
光强调要自主创新显然不够,必须要旗帜鲜明地狠刹山寨之风。企业要更加自律,不抄袭,不侵权,不做假,要更专注于原创;消费者要能识别山寨,拒绝山寨。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向成熟市场国家学习,大力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严惩山寨行为,痛打“李鬼”。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弘扬创新文化,对山寨行为人人喊打,让山寨无处藏身,无法生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健康的创新氛围。
今天的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国门,必须扎扎实实地加强产品、业务模式、信誉、文化,尤其是创新上的竞争力,才有可能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全球品牌。
这是联想10年国际化历程的切身体会,正是因为坚守了这些,联想今天才能稳扎稳打,成为国际化企业,在160多个国家深入开展业务。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我们却保持了稳健增长。在财富全球500强的排名连续几年以40位以上的跨度提升,就是因为我们在海外市场实现了非常好的增长,现在中国以外的营业额已经占到了集团整体的70%。
最近中国股市的波动令人咋舌,当然很多原因,如果我们有更多坚守这些信条的好企业、大企业、国际化企业、全球化企业作保底,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波动。企业这个主体稳,市场才能稳得住。
对最近股市和所谓“互联网+”,以及全面创业,全面颠覆的看法
最近,股市暴跌,去年的“改革牛”、“创新牛”在很短的时间里“牛转熊”,“国家队”救市也看不到明显效果。显然,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误区、纠结。用计划的一套来搞市场,让市场跟着计划和政策走,看来是不再行得通了。市场规模较小还可以,但今天的中国股市已经是市值高达10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资金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政府既不能把市场吹成泡泡,让它长得太快,也不能采取极端的,比如限制买卖这样的措施来救市,还是得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杠杆的作用才行。
在快速下跌的各路股票中,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高科技概念股下跌更快,这其实跟过去我们把互联网看的太玄有关。一些公司把概念贴上“互联网”的标签,编好故事,就能圈到钱,市值也高得离谱。彭博社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科技股高峰时期平均静态市盈率高达220倍,这是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的巅峰水平。这样的巅峰,谁能说不是虚假繁荣呢?
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互联网+”之后,全社会更是言必称互联网。的确,“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我们都应该积极拥抱它。但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过度神化它。我们所说的互联网化,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各行各业、包括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有的是互联网+,更多的则是+互联网。
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互联网”,要确认两点:互联网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工具,还是目的?互联网对你的企业产生的作用是改进还是颠覆?
把互联网当做工具,对自己传统业务的业务流程、业务模式进行渐进式变革的,属于+互联网,互联网起到的作用是改进和加强竞争力;把互联网当作核心业务,创造出新的业态,新的业务模式的,这属于互联网+,互联网在这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颠覆。
互联网的确已经或正在颠覆某些行业,像游戏、新闻(广告)、零售行业等,但不是对所有行业都颠覆。对绝大多数传统行业来说,它们的核心价值不会变,像金融行业的风险管控,医药行业治病救人才是根本的意义等,但它们的竞争力可以凭借互联网作为工具实现改造和提升。
相比之下,或许+互联网对于整个经济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像200多年前的蒸汽机、100多年前的电力都极大地解放了各行各业的生产力,互联网作为工具能够作用的范围将更广。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拥有巨大的存量优势,是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兵,只有成功启动了这支重兵,才能让转型升级的步伐走得更快、更加稳妥。而我们如果过度强调互联网+,对传统企业是不公平的,对实体经济会带来负面影响。
以上为杨元庆关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发表的演讲。以上内容来源于新浪财经,活动家整理发布。
找会议,上活动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