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利阳
为人父母之后与没做爸妈之前的心态是截然不同的,这是靠想象无法体会的感受,只有当了爸妈才会真正长大,这是许多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一旦有了孩子,就会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吃穿,孩子的安全,孩子的教育,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爸妈的心,所以现代商人都认为孩子的钱最好赚。
母婴电商:从B2C到O2O到特卖再到跨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从2000年乐友孕婴童网站上线以来,母婴电商已经走过了近16年的时间,这期间母婴电商的发展起起伏伏。从早期红孩子的邮购目录到成立B2C网站,到淘宝、京东、当当等设立母婴频道,再到苏宁收购红孩子推母婴电商O2O,再到蜜芽宝贝、贝贝网等母婴特卖,以及神爸等近期纷纷主推的跨境母婴特卖等,每个时间段都有新的明星企业涌出,同时市场的动态变化导致主流模式不断革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都已经盯上了母婴这块市场,除了淘宝、京东、苏宁、当当、1号店、亚马逊等综合电商之外,近期的聚美优品也在通过投资宝宝树来发力母婴电商,而在此之前唯品会已经在母婴电商市场暗中布局已久了。
实际上,母婴电商如此受到关注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重新认识。近期聚美优品是斥资2.5亿美元投资宝宝树,在此之前,时间再往回调2年,苏宁只用了6600万美元就收购了当时第一的垂直母婴电商红孩子,可见在那个时期的母婴电商环境是多么不被看好。
2012年是母婴电商最为痛苦的一年,因为那时是各大综合电商价格战最猛的时期,从2010年到2012年,亚马逊、京东、淘宝、当当、苏宁先后上线了母婴频道,2012年母婴电商行业被彻底洗牌,红孩子因目标过大而未能幸免,终于因得不到投资人的支持而倒下了。两年之后,随着唯品会、聚美代表的特卖模式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母婴特卖开始崛起。进入2015年风向又变了,跨境成为了母婴电商的主题,这又催生了神爸、唯一优品等新的母婴电商出现,让整个母婴电商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换个思路:妈妈市场竞争惨烈,奶爸成市场切入点
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去发现市场细节中存在的机会,此前母婴电商们都在跟着市场热度走,无论是B2C、O2O、特卖,还是现在的跨境,只要哪个方向热门大家就蜂拥而至的去争抢。其实,细细去看母婴电商市场,这个市场真的就只是针对“妈妈消费者”的么?除了在产品和模式上用心之外,更需要关注消费群体特征变化,换个思路的话会发现,在母婴电商市场中潜藏着众多的“爸爸消费者”。
在艾瑞的《中国母婴行业:线上数据洞察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很有价值但却被忽视的数据,在其2014Q2对用户属性的调研中发现,母婴网购中,女性用户只是略大于男性,其中女性占比51.5%,男性48.5%。在艾瑞的另一份报告《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统计了2013年男女常购商品类别的占比,其中,女性常购品类前五占比分别是服装41.3%、充值15.4%、美妆9.4%、家居7.8%、母婴4.9%;而男性分别是服装28.0%、充值19.9%、家居8.1%、彩票5.7、母婴5.3%。对比之下不难发现,男性在母婴网购市场的消费能力并不比女性差,甚至比女性更乐于购买母婴产品。
也就是说,过去母婴电商们一直忽视了爸爸消费者的重要性,整个网站设计也都偏重妈妈们的喜好,针对爸爸们提供服务的母婴电商几乎没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在下一轮的母婴电商竞争之中服务爸爸的母婴电商很有可能异军突起,实际上近期已有类似的网站通过与《爸爸去哪儿3》达成合作而崭露头角。
从《爸爸去哪儿》到《虎妈猫爸》,暗示爸爸经济成新增长点
现代社会,女性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已经烟消云散,父亲带孩子已经成为近两年的社会话题,尤其是从三年前的《爸爸去哪儿》热映开始,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开始承担更多照顾孩子的重任。从这两年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的内容来看,亲子话题,尤其是父子关系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热点内容。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父子关系的内容就没有断过,《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虎妈猫爸》、《我的宝贝》等综艺和电视都是在暗示爸爸们应该更多的承担照顾家中孩子的重任,而不是放手交给妈妈或者长辈来管。不少爸爸更加积极主动的与孩子沟通,相应的爸爸们与孩子沟通多了,在互动中知道孩子的需求,进而就可以带动更多消费,这是母婴电商的市场机会。在这些电视内容的带动下,着实让爸爸意识到照顾幼儿的重要性。
对于爸爸们而言,不会有那么多精力到线下母婴用品店内闲逛,但却可以随时用手机看看母婴电商网站都有什么东西好卖,尤其是特卖模式更是符合爸爸们简单直接的购物方式。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孕婴童市场规模有1.43万亿,而线上交易额只有860亿,母婴电商这块市场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而爸爸市场确实是母婴市场值得关注并且可以深入去挖掘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