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5日举办的2015创互联网金融无限未来高峰论坛上,中国经济学泰斗茅于轼发表主题演讲,表示国家对于金融业认识有重大缺陷,普遍认为金融业的任务就是支持实体经济,因此支持实体经济,不支持虚拟经济,这个是完全错误的。由于理论上的错误,造成了我们政策上的错误。
以下为演讲部分内容:
金融业是怎么创造财富的?或者说,什么是财富?我们怎么创造财富?我们搞互联网金融,也是金融。互联网金融,怎么创造财富?你赚了钱了,那个钱是不是你创造的财富呢?你问到这个问题,就看到了我们国家对于金融业的认识有重大的缺陷。我们认为,金融业的任务就是支持实体经济,我觉得这个目标是错误的。我们支持好的实体经济,不支持坏的实体经济,但是我们没有说你叫实体经济,我就支持你。你是个虚拟经济,没有实体,我就不支持,这个完全错误。由于理论上的错误,造成我们政策上的错误。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钱,那不是财富。改革(开放)以前的钱,你不能买东西,最重要的粮食你不能买,要用票的。所以,那个时候的钱是没有用处的。那个时候,权力比钱更重要。现在,权力也很重要,钱跟权力都很重要。现在我们两方面都很重要,权力就是政府,钱就是市场,政府和市场同时配置资源,这是一个现代化社会所必要的。
为什么我们把金融业定位为支持实体经济呢?因为我们认为实体经济是财富,虚拟经济不是财富。如果说这是不对的话,那互联网金融是没有实体经济的。你不要说互联网金融,整个金融业都没有东西,整个金融业生产的是信号,计算机上的什么字,这是金融业的工作对象。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劳动创造财富。你种粮食、挖煤炭、开机器,这个有财富创造。生产劳动,才能创造财富,也就是说,实体经济创造财富。但现在我们看看,我们的经济越来越多不是实体的,很多经济活动都是信息,我们的白领每天到办公室上班,一个月能赚几千元、几万元,他的工作对象就是计算机,没有实体经济,什么东西都没有,更不用说互联网了。互联网看不见的东西,就是信息,你产生信息,就是财富在增加。
由于我们对于财富认识的错误,认为实物才是财富,信息就不是财富。因此,我国把金融业定义为支持实体经济,这个想法是错的。
因为我们把财富看成是实体,因此就说是劳动创造了财富。你要粮食,得劳动去创造;你要挖煤,得劳动去创造,这个都是生产劳动,服务不算生产劳动的。相反,它认为搞服务业的人是靠生产劳动的人养活。这个理论很有欺骗性。每个人都想,我吃的饭、穿的衣服,都是工农农民做的,那就是他养活了我。
这个想法很有市场,因为从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是如果你从财富的深层看,那就不同了。什么是财富?钱就是财富。但前提是钱能买一些东西,能买东西的钱就是财富。所以你投入100元,产出120元,这个20元是你创造的。你赚了这个钱,跟你种粮食卖的钱是一样的钱,都是这个钞票,上面没写这个100元是卖粮食的,那个100元是金融的,一样可以买东西。所以,我们要彻底改变这个错误的想法,就是认为只有实物才是财富。钱能买东西,它就是财富。我们金融业赚的钱,没有生产劳动。
为什么金融业能赚钱呢?能创造财富呢?它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我们就要从劳动是不是创造财富,从这个道理说起。我觉得,劳动和财富创造,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在初中的时候我们都学过几何学,几何学说两个三角形全等,三个角、三条边都相等,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三条边都相等。只要三条边都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是个必要条件。凡是相等的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一定是相等的,这是必要条件。凡是三条边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等,这是充分条件。
我们看劳动和财富的创造,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是什么意思呢?有很多财富的创造,是没有劳动的。金融业就是个例子,金融业赚了很多钱,里头没有生产劳动。它不是充分条件,就是说不是说劳动就能创造财富,有很多劳动不但不创造财富,而且还消灭了财富。
金融业的目的就是钱尽其用
金融业是干什么的?金融业就是钱尽其用。钱用好了,就创造财富了。我们这个社会有好几千个行业,只有一个行业管钱怎么尽其用,就是金融业,金融业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它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钱用好。一个社会有很多钱,我们每个人都有剩余的钱,这个钱集中起来让它流动到最好的地方去,这就是金融业的功能。
让金融业有自由追求的空间,它一定会把钱用到最好。你不用教它,它自己会把这个钱用到最好。我们讲理财,个人要理财,你不会理财,跟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公司商量,会有专家告诉你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这是金融业的钱尽其用,财富就创造出来了。一个人尽其才,一个物尽其用。物尽其用,包括土地,尽其用;钱,尽其用,那就创造财富。
我们的金融业目的是什么?就是钱尽其用。但是我们把它搞错了,把它叫做支持实体经济。结果是什么呢?就是很多不好的实体经济也得到金融服务,很多很好的不一定是实体经济却得不到金融服务。于是,就造成了资金的错配,资金没有配到最好的地方去。
怎么能够钱尽其用?如果我有钱,这个钱现在自己还用不着,有一年两年这个钱可以把它运转起来,把钱借给谁?借给出利息最高的人。如果我能够拍卖,这个100万可以借一年,你们出的价最高,我就借给谁,这是很合理的。结果,我一定把钱借给出利息最高的人,也就是高利贷,高利贷就是钱尽其用。但是,我们国家反对高利贷,认为高利贷是剥削,这个完全错了。
当然,我也不是说高利贷好,高利贷利息太高是不好。但是,你怎么解决高利贷的问题?大家都放高利贷,高利贷利息就下来了。全世界各国都不喜欢高利贷,但是你反不了它。你越不喜欢、越禁止,它利息率越高。
所以,全世界解决高利贷的方法,恰好是资金自由流动,高利贷就没了,低利贷也没了,低利贷的钱跑到高利贷去了,低利贷的利息就上升了,这就是利息率的市场化。我们说了很多年利息率市场化,什么是市场化?放高利贷,低利贷取消,利息率就市场化了。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理论上认识不彻底,认为高利贷是剥削,赚了这么多钱,里头没有生产劳动,这理论上的错误,使得政策上也跟着犯错误。
因此,我们禁止高利贷,又把GDP搞掉下来了。国家禁止高利贷,说利息率高于法律四倍的是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请问,怎么是四倍?三倍可不可以?五倍可不可以?它根本讲不出来,没法论证四倍是合理的界限,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我觉得够可悲的是,中国老百姓说那个四倍,就认定它的四倍,也不动脑筋,而且更糟糕的是,说四倍以上的借贷不受法律保护。
如果我借了个高利贷超过四倍,可以不还,因为你不受法律保护。但世界上有哪一个法律保护赖账的,我们国家就出了一条法律保护赖账的,不保护正规合同的金融往来。这就说明我们国家政府有问题,老百姓也有问题。政府出台了很多拍脑袋的东西,老百姓以为这个拍脑袋的东西不能动它。
所以,为什么我在各个地方讲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好的东西,要赞成、拥护;对于不好的东西,要批评它、反对它。金融业反对高利贷的问题,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钱尽其用的行业,未来会很大程度改变传统金融。
首先,互联网是一个平面结构。每个人都能进入互联网,人和人完全平等,它没有一个中央组织来管理大家。我们传统金融的性质是多对一、一对多,拿银行来讲,多对一就是客户对着银行,银行吸收存款,就是好多人把钱存银行,所以很多人对一个银行,多对一;银行把款放给企业,这是一对多。这是传统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可以不通过 “一”,直接“多对多”,就是大家所说的P2P,这是传统金融所做不到的事。传统金融由于“一对多”、“多对一”的关系,风险非常大。如果那个“一”出问题,“多”全都遭殃。但互联网金融如果是“一对一”的话,它们两个出问题,涉及不到第三者。而传统金融,包括保险公司、银行一旦出问题,就是金融危机。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能解决“一对一”中间的危机,没有传播渠道,不会影响第三者,它就没有社会风险,这个彻底改变了金融业的风险性质,这一点是互联网重要的一个特点。
互联网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信任和借贷质量
但是,互联网有两个问题不好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是百分之百有信用,那这个问题很快就实现了。但在金融里,借贷关系就有风险,这个人信用好,他的利息可能低一点。所以这个问题,互联网解决不了,你不可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对方的信用怎么样。第二个问题是借贷质量问题,高质量的借贷应该是:不需抵押和担保;手续简便,交易费用很低;还款日期灵活;惩罚条款宽松。互联网解决不了质量问题,同样的贷款利息率有高有低,因为质量不一样。
如何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有一个方法也许能解决,就是由担保公司来承担中介组织。担保公司对借入方的信用做充分调查,可以起担保作用,就把信用问题完全解决了。但担保公司要承担很大责任,要有很大的自主经营权,而我们现在的担保公司能不能做到,我不太有把握。质量问题上,担保公司能够缓解质量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