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显示大会·中国(国际)量子点产业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量子点——下一代显示技术最有力的竞争者”为主题,主要探讨量子点技术进展以及应用情况,吸引政府领导、行业协会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高层共300多人参加了本次峰会。以下是部分讲师嘉宾现场演讲内容摘要:
TCL 陈光郎:
量子点技术——创新成就梦想
TCL多媒体首席技术官陈光郎
2013年,索尼把量子点技术应用于产品上,推出全球首台Sony X9000A量子点电视。三星在TCL之后也推出了自身的量子点电视产品。陈光郎表示,TCL之所以会比三星提早推出量子点产品,原因在于TCL结合了产业资源。目前TCL推出了第二代轻薄和曲面的量子点产品。陈光郎透露,未来TCL会不断革新,陆续将会有第三代、第四代产品推出。
陈光郎指出,量子点有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两条路线,且对这两种路线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他表示,TCL力推的量子点电视相对于其他同类显示技术具有核心优势,但受限于现阶段的量子点电视还是光致发光,并非电致发光,仅是量子点显示技术发展的中间产物。
随后,陈光郎对QLED与OLED进行对比讲解。他指出,OLED有两种主流路线可实现产品化:一是以三星为代表的RGB OLED;二是LG为代表的白光OLED加上CF。三星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小尺寸产品,LG的技术应用于大尺寸产品。对比这两种技术,陈光郎先生认为,LG技术优势在于可大面积使用技术,但效率较差;而三星的技术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制造困难。相较于OLED,陈光郎认为QLED材料更稳定、色域值更大,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优秀的发光材料,其亮度更高、寿命更长,这也是众多厂商拥护QLED的真正原因。陈光郎指出,我国在量子点领域有很大机会超越日韩等国。他希望业内厂商能齐心协力,强化协作,完善产业链,加大技术研发,一起共创中国显示未来。
南方科技大学 孙小卫教授:
量子点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南方科技大学工学院执行院长/讲座教授孙小卫
据了解,孙小卫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能源光子学、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激子光电子器件(OLED、QD-LED、X-LED)、液晶和聚合物可调谐光电器件,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达380多篇,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
孙小卫教授表示,量子点带宽可以做到很窄,而且相对有机的材料,其具有很多优势,如OLED需要用不同材料来实现不同色彩,且不同颜色是需要不同合成路线,用的贵金属材料可能也不一样。另外,蓝色的磷光材料现在还没有,这也是OLED技术发展的一个障碍,磷光材料可达到100%效率,但目前用的基本上是荧光材料,荧光效率仅为25%,因此OLED蓝光效率非常低。
孙小卫教授认为,量子点可以做背光,直接用在LCD背光,效率非常高。然而,量子点窄带宽色域更广,能呈现更多色彩,但是不见得越窄越好,因为窄带宽会出现稳定性的问题。他表示,量子点是人造的原子,由几百到几千个原子组成,大部分原子在表面上,很容易受到氧、水腐蚀,高强度蓝光照射也会引起一些光化学反应,造成更加不稳定。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孙小卫教授研究团队采用量子点发光微球体(QLMS)的方式,即把量子点包起来,可以把量子点放在真空玻璃棒中,类似荧光粉的处理方法。他表示,传统的包束方法会造成量子效率下降,通常下降30%以上,但量子点发光微球体(QLMS)技术量子效率下降比较低,能够保持90%以上的量子效率,同时还可以阻隔氧气、水汽以及跟硅胶进行混合,直接用在on-chip的LED上。孙小卫教授认为,量子点未来的发展应该是on-chip应用,这种应用可以用在各种各样尺寸面板。
在中小尺寸应用上,孙小卫教授表示,把红色量子点用在闪光灯Flash上,可以让人的脸色特别红润,不会变得苍白。在照明上,量子点也可以让人感到一个更自然的环境。同时,量子点LED可以在光通讯上应用,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
孙小卫教授还介绍一种量子点电极法,通过量子点跟氧化锌结合,可以提高EQE效率到3%,而且是全印刷做的。同时,他也介绍了新型无机钙钛矿量子点材料方面的研究,可以做到20纳米以下。他也认为,如果钙钛矿做背光的话,只要稳定性能解决,就能够做到100%Rec.2020。
对于整个演讲,孙小卫教授用一句话总结:量子点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Nanosys 罗忠升博士:
引领量子点的革命 加强产业深度合作
Nanosys大区总经理、应用工程总监罗忠升博士
罗忠升博士介绍,Nanosys公司成立于2001年,以伯克利、麻省理工(MIT)强大的科研力量为基础,积累了大量的量子点专利,也实现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突破。他也介绍,Nanosys公司成立之初,面临量子点对水和氧比较敏感的技术问题以及商业化规模生产两大问题。而在随后十年里,Nanosys公司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2009年第一次在CES上展示了量子光条,获得CES当年的发明奖;2011年在SID展示了量子点薄膜,也是获得SID大奖;2013年出货的材料已经按吨算;正式进入了量子点商业化时代,涉及产品覆盖了平板、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电视。
罗忠升博士也透露,量子光条有一个最大的局限是玻璃做的,在手机上应用需要经受抗摔实验,这对量子光条带来了很大的技术挑战。为此,Nanosys公司启动了量子薄膜技术的研发,且于2013-2015年获得了SID “Best in show”奖。
对于量子点在LCD上应用的意义,罗忠升博士把量子点带来的体验称之为“终极视觉体验”。在量子点在显示应用之前,LCD面临最大挑战就是怎么实现高色域。量子点在显示领域应用之后,就基本上解决了高色域的难题,也实现了最高视觉体验的三个方向:第一、光测范围内不能看到像素;第二、高动态,可以实现一些新的技术来搭配实现更好的高动态范围;第三、还原真实色彩,再现人眼在自然界看到的所有颜色。
同时,他也认为,颜色另一个维度是亮度,如果要实现真正的高视觉体验,不光是二维宽色域覆盖,某个颜色的亮度也要提升,只有某种颜色达到足够亮度才能带来终极的视觉体验。他也把目前OLED电视和量子点电视做对比,特别在高亮度环境下,量子点电视有效动态范围远远超过了OLED电视。这也是为什么三星没有计划在未来做OLED电视,原因就在于三星觉得已经可以用量子点技术超越OLED做电视,实现更高的图像质量以及效率。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无镉量子点无疑有益于环境保护,但是无镉仅能做到80%覆盖率,而有镉可以做到90%以上覆盖率,而且半波宽也是有差距的。罗忠升博士表示,2016年Nanosys公司主要的研发目标就是尽可能做到低镉,主要采取把有镉的绿和无镉的红量子点混在一起的方法,提升色域覆盖率,使颜色又没有太大损失。
对于未来量子点的发展蓝图,罗忠升博士介绍,Nanosys公司未来两大努力的方向是:第一、提升量子点色域、发光效率以及视角等技术水平;第二、通过打印技术实现量产,进一步降低成本。
罗忠升博士总结,Nanosys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建立在非常坚实的专利基础上,且实现了很多技术层面的突破,引领了量子点从实验室进入量产。他表示,未来Nanosys公司愿意用领先的性能、非常有竞争力的价格、很强的专利支持,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企业的深度合作。
纳晶科技 赵飞:
量子点在显示应用上优势明显
纳晶科技显示事业部总经理赵飞
作为下一代最有竞争力的显示技术,量子点技术凭借色域覆盖率、色彩控制精确、使用寿命、功耗等方面巨大优势,被认为是OLED并驾齐驱的未来显示技术。赵飞在峰会上首先表示:“2015年初量子点仅仅作为荧光粉领域一个非常小的分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然而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量子点从一个分支,发展到可称之为一个行业,这让从事量子点研究与应用的人备受鼓舞。”
赵飞介绍,量子点通俗而讲就是溶液胶体纳米晶,尺寸一般2-10纳米,自被发现以来备受各个领域关注,特别从90年代到现在,很多人对量子点研究及关注日益增长。他认为,量子点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最为优秀的发光材料之一。由于量子点被称为胶体纳米晶,即以无机的固体材料为主,可靠性非常高,同时因采用溶液法合成,相比一些传统的荧光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加工性能,为后续柔性OLED或者类似柔性显示提供了可能。从原理上来讲,随着颗粒减小,能级从一个比较分散的状态或者连续的状态变成一个分裂状态,而且能级分裂大小和尺寸有关联关系。基于此,就可以通过量子点尺寸来控制光学性能,发光颜色也可以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从蓝光一直到红光甚至紫外区域。
据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16年,量子点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萌芽发现时期,即上世纪70-80年代。第二阶段,合成的中心时期。自上世纪90时代以来,非常优秀的纳米晶被合成,同时也涌现了非常多相关的量子点专家。第三阶段,以2011年左右为分界线,彭笑刚教授发明了绿色化学合成方法,使量子点普遍的合成成为可能。
赵飞指出,量子点的出现,给显示带来了更加鲜艳、更加至纯、至美的色彩表现,但是QLED和QD TV分属两个概念,QD TV仅仅是第一代量子点电视,需要背光和液晶组合在一起。彭笑刚教授开发的QLED是一种可自发光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可调性高,相对OLED有更好的优势。2014年,在彭笑刚教授努力之下,实现了红光QLED性能突破,EQE达到20.5%,寿命实现了10万小时。
由于QLED器件要求量子点必须是完美的单晶状态,同时均一性要求高,且需要和结构匹配,这对量子点本身提出很大的挑战。对此,彭教授提出了一个激发态控制合成的机理,这是继绿色化学合成方法之后提出的第二个比较让人振奋的一个研究突破方向。通过合成量子点本身的激发态,这样可以实现定向合成,发光效率和寿命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非常适用于QLED的合成,这一点已经在彭笑刚教授联合实验室得到充分验证。
赵飞也介绍,目前麻省理工(MIT)提供了蒸镀量子点方案,也实现了非常高的效率。但是因量子点的可加工性,彭笑刚教授课题组研究方向是采用印刷打印路线,可以做成油墨进行打印,其为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加工方式。在峰会上,赵飞展示了纳晶联合实验室取得目前阶段的成果,但是也认为QLED仍然存在很多技术挑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本文转载自亚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