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经济技术环境下钢铁市场变革与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于11月27-28日在北京举行,逾1500位来自全国的钢铁企业、钢贸商、建筑企业、机械等钢铁相关行业的代表与会,相关专家就新常态经济环境下钢铁市场的变革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以下是嘉宾关于我国钢铁的言论: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 李新创
中国钢材消费在2014年达到峰值7.02亿吨,随后将平缓下滑,至2020年消费量降至5.97亿吨,2030年至4.92亿吨。粗钢生产方面,到2030年,将从当前的8.06亿吨降至5.6亿吨。
中国钢铁未来发展将以减量化为主线,走绿色化、有序化、品质化、国际化、差异化、服务化、智能化、多元化的“九化”发展。减量时代发展将从规模扩张向竞争力提升发展,钢铁企业要在做专产品、融资降债、技术创新、管理创效、多元发展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在构建公平市场环境、职工安置、有保有压的行业调控、培育创新土壤、整合科技资源等方面发挥政府的托底作用。
减量发展不仅是大幅度“去产能”,还要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千方百计把产量降下来。站在“十三五”的历史新起点,我国钢铁工业进入了生产消费峰值弧顶下行期、市场格局深度调整期、转型升级关键决定期、创新发展历史机遇期“四期”并存的发展阶段。当前中国钢铁工业经营形势的外在表现是寒冬冰山,内在本质是行业进入减量发展时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蔡进
2015年是宏观经济平稳适度增长的一年,全年GDP仍可保持7%的增速,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一年,以投资拉动转变为消费驱动为主。钢铁行业应当把握这一潮流,而不是单纯的认为会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钢铁行业最主要的是做好两件事情:化解过剩产能、提高钢铁产业的效益。“供给侧改革”具体到钢铁行业来说就是要提高供给的效率,化解产能要从内部去化解,用重组的办法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行业要“走出去”,立足于国际市场去考量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将自己置身于全球化中去进行考量,建立一种治理机制,拿到应有的话语权,才能真正有效地化解过剩产能。
光在冬天里找棉衣还不行,要去主动找春天。中国钢企应该主动寻求新的市场空间,以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行业可以瞄准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欧美国家的基础设施从二战至今已经开始老化,需要重建,但资金捉襟见肘,中国钢铁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性价比;新兴国家的工业产业化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电力供应、道路建设等问题,需要中国的工程技术帮助;非洲和中东欧也有市场空间。
不要轻易淘汰所谓的过剩产能,要放置到国际市场中,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有了话语权,才能真正有效地消化产能。
友发钢管集团副总裁 韩卫东
中国钢铁行业发生了“踩踏”。产能过剩问题当然存在,但绝不是钢铁行业走到今天这步的最主要因素,业界一再强调的装备、品种、成本和出口是否真的是行业的出路也并不确定。行业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秩序出了问题,整个行业在面对各种问题时是否尽力存在很大疑问。
2016年,国内钢铁的供需矛盾会加大。当前价格已经超跌,未来将寻找新的平衡点。等待是没有出路的,改良是来不及的,现在急需的是追求脱胎换骨的勇气、建立新的模式和秩序,这样下去行业才会永远存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郑新立
钢铁工业如何保持结构的优化升级的问题?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材料的研究,注重出口,力争将钢铁产能转移到国外。同时,对上游原材料加大掌控力度;扩大消费需求,注重国内企业的联合重组,努力使产需达到平衡。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淮
过去50年的中国梦其实就是钢铁梦,早年钢铁行业超英赶美的梦想如今早已实现。钢材产品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其实是经济发展规律,业内不必过于悲观与恐慌,而应该顺势而为。
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挖掘信用资源,这是真正扩大内需的关键,钢铁行业也应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供需之间才能有效衔接。
以上是第十一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嘉宾的精彩分享。文章内容由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huodongjia.com/11396.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能源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energy/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