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IDC预测,目前每年数据的生产量是8ZB,2020年将达到40ZB,属于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据社科院预测,中国2022年GDP总量将占全世界的16%,按照这个比例保守估计,中国开放数据市场潜在价值约为3.2-5.4万亿元人民币。
11月18日,以“大融合 大变革 大突破-大数据时代的工业变革”为主题的2015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在北京举行,近300位来自工信部、地方经信委的领导,各大工业大数据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型工业企业及大数据、互联网等相关领域的方案提供商、服务商的代表与会。
以下是部分嘉宾关于工业大数据的言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杨学山
要明确工业是大数据的主体,工业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其为产业链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提升了工业生产的附加值。工业大数据的最终作用是为工业的发展、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工业大数据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和具体的运用,一定要把系统工程的方式认真的研究好落实好,重视系统工程。
从工业4.0说起,有三个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做:横向整合,即工业链到用户的整合;垂直整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无缝整合,单到单的无缝联合。最后一条很复杂,生产线有不同的标准,整合很复杂,一定要把它作为系统工程来操作。
辛辛那提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 李杰
要顺利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工业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
1、 “顶天”,掌握高端装备行业的工业数据,在高端制造领域完全实现中国智造;
2、 “立地”,掌握中国制造行业的工业大数据,通过运用工业大数据,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效益,实现节能降耗,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产品质量。
确保“顶天立地”目标的实现,必须狠抓人才、知识、工具三方面工作。目前,美国在信息物理系统方面尚缺乏大约19万名工程师,而中国的人才缺口更大,此外大数据知识开放和工具升级也很迫切。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 王建民
无论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不约而同谈转型升级的问题?
通过统计不同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发展过程,大数据发现了一条“苦笑曲线”:即一个经济体一旦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阵营时,制造业在其GDP中的占比就将逐步下降。通过大数据逐步进入生产链,帮助企业解决产品创新问题和售后问题,制造企业转变为生产型服务企业。
未来,通过工业数据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或许工业大数据将使制造业由苦笑曲线转变为微笑曲线。
工业大数据下的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即是要求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工程装备企业以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都对工业未来的走势感到困惑以及焦虑。在工业大数据下,生产型服务业这种第二产业要转变为第2.5产业,由生产型产业向生产及服务型产业转型。大数据对工业企业的核心贡献是低成本,要能把其他的业务系统平滑的切换过来。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樊会文
大数据是在工业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当中产生的,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工业领域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引发了企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柔性化生产方式正在悄然取代原来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其次引发了企业合作方式的变革,中介正在被大数据管理取代;最后是引发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制造业服务化、生产设备租赁化、个性定制化正在成为服务的主流。
以上是2015中国工业大数据大会上,嘉宾关于工业大数据的精彩分享。
更多工业制造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trade/?tag=%E5%88%B6%E9%80%A0
文章内容由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huodongjia.com/9096.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