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政策重申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多地方也相继出台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回暖,我们期望民营企业将在2023年更加活跃,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动力;也期望围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法律能够更加完善,真正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为此,我们将在2023年持续关注民营经济正在经历的政策、市场动向,并从这些数据、调研以及案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起伏波动。
经济观察网记者陈永杰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为此,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与经济观察报就文件出台的意义、落实的措施和建议、有何期盼等调研了部分民营企业家与民营经济研究专家。
一、企业家建言“民营经济新31条”,关键在何处?
文一波(桑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好政策关键在落实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数民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以环保行业为例,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民营环保企业普遍陷入经营困难,一方面流动性紧张无力投资,另一方面因各种原因导致债务风险加剧,日子过得举步维艰。
此时中央发布《意见》,时机很关键,对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至关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如何落地执行。如果地方政府、央企国企的思想状况不作出转变,我们不禁会担忧:在政策实行一段时间以后,会不会又走回头路?
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以环保行业为例,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缺少契约精神,长期拖欠环保企业运营服务费及工程款,造成民企运营资金短缺,生存困难;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恶意提前解约、强制接管、恶意巨额处罚、新官不理旧政、不作为、乱作为、权大于法致使民企维权困难、个别金融机构措施极端使企业资产负债情况更为恶化等问题和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现象不扭转、问题不解决,民营企业的正常权益便无法保障。
综上所述,政策一直都是好政策,关键还要看落实。
梅永红(华大集团董事、华大农业集团董事长):关键是要一视同仁
支持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根本保障。《意见》如同春风吹暖了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心。关键更在于如何把《意见》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让民营企业家真正吃到“定心丸”。
第一,能不能在市场准入上一视同仁。虽然目前在市场准入方面并没有对民营企业的明确歧视性条款,但在具体执行中确实存在不少有形无形的排斥与壁垒,“国进民退”更是近些年来许多地方和行业的趋势。应当明文规定,国有企业可以准入的,民营企业也都可以进入,没有例外。
第二,能不能在政策支持上一视同仁。目前在金融、财税、科技、基础设施、人才、政府采购等政策上,国有企业普遍享有便利和优先地位。许多民营企业为了争取支持,不得不披上“红帽子”。既然是“自己人”,那就应当不分所有制,让民营企业公平享受到各项普惠性政策。
第三,能不能在法律保障上一视同仁。在如何看待和对待民营企业的问题上,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政策的摇摆不定。民营企业壮大了,有人就开始上纲上线地质疑和批评。应当通过基础的法律制度,确立和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基本权利,充分体现国家政策的连贯性、严肃性。
傅胜龙(大汉集团董事长):
《意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这是根本,我十分拥护。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民企既有企业家收益和风险对冲的机制优势,民企更有在就业、社会稳定,创新上的优势作用。
法治环境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政府的管理也不能超越法律边界。政府对房地产企业无止境地资金管控,对市场经济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应该调整。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