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宣传图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发生变化,人们对绿色、保健、稀有品类越来越青睐,杂粮作为绿色无公害、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刚性需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2022年4月22-24日在成都举办“2022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暨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做大会学术报告,以高端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技术交流,产品展示等方式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共同探讨交流最新成果。为此,我们真诚的邀请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致力于杂粮产业发展的企事业单位同仁,莅临本次大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形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展览展示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2022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
成都大学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食高科农业科技发展交流中心
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协办与支持单位:
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燕麦产业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粮食加工装备工程技术中心
河南工业大学
吉林省燕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南大学
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甘肃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
支持媒体:
《食品伙伴网》《食品商务网》《燕麦产业网》《燕麦荞麦产业网》《小杂粮网》《中国杂粮网》等
三、时间地点
时间:2022年4月22-24日(22日周五全天报到)
地点:四川省 成都市
四、大会议题
(一)杂粮产业与发展
1、中国杂粮现状及发展趋势;
2、杂粮营养、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3、杂粮深加工技术创新;
4、杂粮营养与功能成分研究与应用;
5、杂粮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
6、杂粮中功能成分检测、提取及功能性评价;
7、杂粮主食化及加工新技术、新工艺;
8、杂粮新型食品研究开发与品质控制;
(二)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功能食品
1、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功能食品标准体系及法律法规、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3、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应用;
4、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包装、冷链物流技术;
5、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检测新技术;
6、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溯源技术体系;
7、农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
8、功能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开发;
9、功能食品中功效成分的分析检测;
10、功能食品评价技术改进与完善。
五、论文征集
1.论文需报送全文,只接受电子版,文稿请用 word 录入排版。
2.文章结构。论文应依次包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通讯地址、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论文应完整并简明扼要,应保留涉及主要观点的图片、曲 线和表格,并注明数据来源。根据文集出版工作需要,编辑有权对稿件进行删改。
3.截止日期:于4月10日前将论文全文发至信箱。
六、邀请拟出席报告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任长忠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赵 钢 成都大学原副校长/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学会燕麦荞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学会藜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冯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小宗粮豆研究中心主任/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顾正彪 江南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及其所属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及其所属的玉米深加工分会会长
刘景辉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燕麦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内蒙古燕麦产业协会副会长
陈庆富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贵州省杂粮和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
曹龙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粮食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绍东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大豆协会食品大豆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作物学会理事/东北农大农耕大豆食品研发中心主任
程汝宏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谷子改良中心主任/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彭镰心 成都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宋立华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研究员
张盼盼 榆林学院副教授,陕西省小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 中国作物学会会员,研究方向:杂粮育种及高效栽培生理生态研究
景海春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资源植物重点实验室能源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生态草牧业工程实验室主任
张 波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副主任
常克勤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研究员/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燕麦/荞麦分会理事/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执行专家组成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固原综合试验站站长
韩渊怀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吕慧卿 山西省农科院高梁研究所研究员
王兴春 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特色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育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谷子、糜子基因资源开发与分子育种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杨天育 甘肃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小杂粮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作物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副会长/甘肃省作物学会秘书长
杨晓清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刘 贺 渤海大学教授/辽宁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辽宁省食品质量安全学会理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技术专家
柳青山 山西农业大学社会服务部副部长、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冯叙桥 渤海大学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农产品加工学科带头人
任贵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三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北京)主任,中国作物学会藜麦分会会长,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杂粮初加工)首席科学家,国家食用豆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
李春阳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博导/研究员/现任粮经作物加工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援助柬埔寨高级农业专家/柬埔寨国家高级农业顾问
刘志国 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营养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生物学负责人/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委员
张美莉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谭 斌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国际全谷物定义工作组成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理事/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国家小麦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马 涛 渤海大学粮油科学研究所所长/粮油加工学科方向带头人
钟 耕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高校魔芋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粮油学会玉米深加工分会理事
陈福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酿造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
梁成刚 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王晓曦 河南工业大学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处处长/国家食品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河南省油料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明哲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研究员/旱作农业研究所谷子研究室主任
田益玲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报告题目:藜麦淀粉结构及其功能性
徐树来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审稿专家/黑龙江省科技信息中心专家/黑龙江农垦总局招标局专家/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方向专家
姚鑫淼 黑龙江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杂粮加工研究室主任
谢焕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农副产品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全国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
何 强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
韩育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内蒙古马铃薯协会理事
韩 涛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高新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李 宏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林亲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领域“大米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农业部“稻米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更多专家报告邀请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