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11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之中国中小企业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阿里巴巴副总裁涂子沛、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康建、常州万安汽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农,就“连接·创造·未来”的主题展开对话,就“中国制造2025”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
中国制造2025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李培根: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工业理性,理性的关键是存在,存在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是数据。
涂子沛:数据代表的是过去,预示着未来。未来已经来到,我们要通过大数据看穿。关于未来有两句话:“我们能够预测未来,还不如去创造未来”;“未来事实上已经来到我们跟前,只不过是以各种分散、细微分布着,我们没有用心观察。”社会需求和个性化都已来到我们中间,我们发生的事都是基于这种个性化的服务,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在立足提供这种个性化。
张农:我们要以社会需要和客户为中心,要保护客户的安全。客户从整车厂来讲,客车、校车运营商是他们的客户,还有一个客户是他们的乘客。
对于制造业来讲,尽可能在成本合理基础上,保证运行时、使用操作时出现疲劳也会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政府部门要起监管作用,要把安全规格和标准提高,国内的车辆试验标准远低于国外。
朱康建:未来会越来越连接,包括人与机、人与制造过程的连接。未来的智能制造,一定就是连接的过程,最低的成本,最低的高效去连接。
中国制造2025,如何真正转变我们的教育方式?怎么向智慧制造、智能制造输送真正的人才?
李培根:未来对专家的依赖程度相对会降些,但低些的前提是要运用好群体资源。我们国家的教育还是工具意义上的教育,不是人的意义上的教育。互联网时代,如果把学生当成流水线的产品,一定会有问题。未来互联网时代,除了教育理念上的改变,还要通过互联网手段去改善教育,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学生接受的教育,需要在相当程度上自己作主。
涂子沛:智能问题面临什么挑战?机器只能做常规、重复性的工作,人有感情和分析能力,但事实上机器换人客观上会存在,智能不断推进,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如何应对这个挑战,中国的年轻人掌握未来最需要的是知识。
朱康建:一个企业,我们谈智能制造,必须要联合世界上所有可用资源,不要单干,今天的中小企业的人才、资金都是不够的。做智能制造最缺的是人才,这个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包括IT、电器、油压、机械人才。智能制造,没有装备、IT是做不了的,我们要围绕IE和IT来做,这两个不做就永远跳不出2.0。
如果3D打印普及了,制造企业或服务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李培根:目前3D打印受到很多局限,精度、尺寸都受到技术的局限。如果精度、尺寸等技术问题都解决了,未来可能的一个重要事情是个人制造。3D打印技术给个人制造提供了好的条件,对企业尤其是跟消费有关的领域,受到的冲击最大,但并不等于做企业的人就没有生存空间。消费者可以自己设计产品,然后交给工厂打印。所以,企业还是有存在空间的。
若是大型装备,比如火车、飞机,这种个性化相对来讲受到的挑战会小一些,即使未来3D打印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真正完全取代大批量生产还是不可能的。
涂子沛:3D打印会带来个性制造、家庭制造、社会制造,催生的是个性化需求。3D打印不仅是数据的分析,还可能是数据化的生产,你要获得数据包,要有打印机、打印材料就能生产这样东西,这是一种颠覆。原来的制造是剪裁制造,现在是一层一层打印出来。
张农:3D打印大规模生产的关键点在于成本。很多零部件对提高寿命有很高要求,如果用3D打印同等汽车部件,肯定不是现在可以承受的。3D打印整车做实验肯定通过不了,除非是投入超额的钱打印出来的。3D打印是新方向。制造里面做模具的打印,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是着急要的东西,用3D打印比传统的生产快,但3D打印不可能取代传统的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对企业来说最需要做哪三件事?
涂子沛:企业需要做的三件事情是:数据、数据化、数据化管理。
李培根:以客户为中心;做好数字化、网络化,关注智能化;对传感数据要敏感。
朱康建:第一,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或+互联网;第二,要借势、借力、借2025的热潮,把全世界可以利用的资源聚焦在一起,将来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变成我的合作骨干;第三,做好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制造过程,客户的订单来自客户需求,需求通过我们的IT转变为我们的生产订单,最后转变为我们的服务,最后是感动客户。
张农:以人为本;人才培养、高校为主,企业和社会给予辅助培养人才;要有远大的目标,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不要空干。
以上内容为对话嘉宾关于未来“中国制造2025”的言论。
找会议,上活动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