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集团”又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国内医生集团最初的萌芽可回溯到1990年代末,其后十多年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医生集团零星问世。2015年,医生集团以井喷之势在国内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百个医生集团,各医生集团所含医生人数一般在10人以内,比较特殊的人数达到百人以上。
4月21日~22日,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在北京举行,逾2000位来自全国近百个医生集团的代表、上百位二三级医院的院长、数十家药企掌门人、数十位投资人及业相关机构代表与会,与会嘉宾围绕“自由执业”和“分级诊疗”发表了各自观点。
好大夫在线CEO 王航
跳脱体制后,为何医生的患者问诊量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真正原因在于,这些医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公立医院的患者只是看中了大医院的品牌,找该医院的医生看病是偶然事情。医生并没有把这些患者变成自己的“粉丝”,没有粉丝,自然很难形成品牌,患者的依从性低在所难免。
互联网时代,一名医生要塑造自己的品牌,需在三个方面努力:学科品牌、个人服务品牌、社会影响力。
未来,中国分级诊疗想要成功,医生的多点执业必须成功,从现在起做有品牌的医生是多点执业的前提条件。中国想解决分级诊疗各个层面的问题,解决医疗需求,至少需要100万名品牌医生。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 廖新波
我们的国家政策,是医生集团爆发的引擎。这么多年,医生集团一直没有改,有两个最关键的原因:支付制度、人事制度。如果不解决“支付制度”、“人事制度”两把解锁钥匙和行政禁锢的话,医生集团永远走不远。
人事制度改革,给公立医院改革带来很大挑战,人事制度能改的多深,关键是既得利益部门如何回应。
支付制度,我的设计设想就是,把医院服务、医生服务、影像服务、检查检验服务分开,使医生服务得到历练。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蔡江南
医生集团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医生集团会考虑到线下自己建。医生集团现在有各种各样形式,中国医疗体制核心问题是医生问题,既短缺又过剩。当然背后反映有医生的收入、医生的就业体制问题。
医生集团也许是可以撬动医生问题的一个起点,医生多点执业,和创建更多医生诊所是改革的途径。医生诊所和医生集团的发展,结合互联网创新,是推进我们改革的手段。
朱李叶集团COO 董佳
医生集团的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而且未来会有更多优秀医生集团出现。但无论是体制外或体制内的医生集团,一旦进入开放市场,其管理能力、品牌能力、运营能力等必然要接受市场的全方位考验。
医生集团若想断崖式发展,需嫁接能帮助其快速扩大覆盖面的互联网平台。搭建基层医生与专家团队高效合作的运营体系,既是互联网平台的能力优势,也是投资机构除了选择优秀医生集团外还需要关注的重点。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院长 徐卫东
我非常看好医生集团的未来,但我对我们政府主导的分级诊疗有很多担忧。真正能推动分级诊疗的力量,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不久的将来,医生集团肯定会火遍大江南北。
医改的核心是解放医务工作者,只谈其他,不谈这点都是耍流氓。未来的医生集团肯定是流动的,但基层医疗的需求更大,医生应该更多的向基层流动。
卫计委医管服务指导中心重大疾病处处长 何铁强
医生流动是必然,加强风控很关键。当医生流动起来,当你谈自由的时候,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医疗行业从业者,当我们确立医生集团这样的组织形态后,在未来会产生很多业务,风控的问题是一开始就要想到的。
杏香园医生集团创始人、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沈法荣
地方民营医院生存艰难,但做医生集团不能只为了钱。体制内游泳游得好的医生,在体制外的海洋里才不容易被淹死。成立医生集团的时候,应严格挑选旗下医生,确保他们的资质和水平。我相信,医生集团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中国县域卫生杂志总编 汪言安
品牌医生不应是大城市、大医院里的遥不可及,应该就在身边、就在基层的近在咫尺;小县域,大医疗,在互联网上,让医生品牌自上而下的生根,自下而上的发芽。
名医汇CEO 王凯
目前,中国还没有对医生执业责任的保险,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生集团相比公立医院,受到法律成本冲击的影响更大。
以上是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大会上部分嘉宾关于“医生集团”的言论。文章内容由活动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s.huodongjia.com/29211.html,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hdjkefu
更多医疗医学行业相关会议信息,请戳:http://www.huodongjia.com/medical/
找会议,上活动家(www.huodongjia.com)!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