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富国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袁宜,曾任申万研究所首席策略师,兼具券商与基金的双重背景,可以说是代表一般意义上的主流机构。除延续长周期考查价值的基本观点外,袁宜追本溯源式的探寻,颇具历史感的观点很有特色。你会不自觉的发现,原来“时间”才是最具价值的。
主持人:路雷
有价值还要够便宜
先简单界定一下“价值投资”是什么:当股价明显低于公司内在价值时买入,当股价明显高于公司内在价值时卖出,我们一般把这样的操作叫价值投资。市场上有无数的操作模式,趋势投资与价值投资是最主流的两种,也是我们了解最多的方式。
与趋势投资易于理解不同,价值投资对于投资人的要求则更加全面。从前面的描述即可看出,虽然价格是可以简单看到,但公司内在价值的评估是一项极深的“功力”,这个后面会具体探讨。除此之外,价格与价值间的价差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
举例来说,如果有人问“中石油是不是有价值的公司?”答案是肯定的。再问巴菲特是否是价值投资者,回答当然也是肯定的。我们要如何回答“巴菲特为何卖中石油”这样的问题?此时我们就必须说,再有价值的公司,还要在它价格足够低的时候买入才叫价值投资,等到价格高估了,还得卖出。否则买入并持有一般意义上的价值公司依然不能叫价值投资。
明确了以上这几条价值投资的基本要点后,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向价值投资的难点——公司的价值评估。什么样的公司才叫有内在价值,这要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谈起。
价值的语境还原
格雷厄姆所理解的价值在现在看可以叫做比较纯粹的价值,比如一家公司净资产的三折,或者重置价格的一半买入,对他来说这叫价值投资。这种意义的价值投资在今天实际操作中是比较困难的,故而作为学生的巴菲特将其做了一些改变。
但我这里要强调一下格氏时期大的投资背景。当时的美国每隔1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比较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使得格氏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比较从容地找出符合条件的投资标的。从五折开始买、跌到三折继续买,再跌就扛到经济周期回暖、公司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可以说这种方法符合了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规律。
格氏的这种价值投资到了巴菲特时代有了变化。大家所熟知的可口可乐,股价长期上涨,巴氏一直持有。这时候巴氏的价值投资已经从绝对折价较多转为长期成长明确时的“成长相对折价”。
这种成长型公司的“价值”可以这样简单理解,一家100倍PE的公司,每年业绩翻一倍,持有一年后变为50倍PE、两年后25倍、三年后12.5倍。当初100倍买入时如果是准备持满三年的,即可认为是对三年后12.5倍市盈率公司的价值投资。
巴氏这种成长型的价值投资是我们现在探讨较多的价值投资类型。巴氏之所以将老师的理论模型进行变化,其实也是对当时美国经济大环境适应的结果。二战后,美国不但本土经济强劲复苏诞生了很多类似于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跨国公司,他们将美国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全球,这才有了公司成长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强劲,投资市场上也很难再找到当年老师那种绝对意义上价值型公司,这也是逼迫巴氏发展“价值”的客观原因。如果我们把格式的价值投资成为静态的价值投资,巴氏的方法可称为动态的价值投资。
当然,巴氏对价值投资的这种发展,实际上提高了寻找公司的难度。毕竟,想准确预测三年甚至更久之后的公司收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看走眼的例子比比皆是,价值投资大师屈指可数。
成长评估难
对于具体公司的价值评估需要取决于扎实的基本面分析,对于宏观经济运行、行业空间的预测,再到公司护城河的判断,最后是估值模型。其中公司盈利增长能持续多长时间是关键所在。所谓的护城河分析,尤为重要。比如,90年代的四川长虹(600839)在当时来看确实具有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被诸如液晶电视的技术所取代,而曾热闹一时的背投还有多少人能记得?
人们常相信某种趋势将永久持续下去的倾向,这导致在2007年时,人们仍认为整体30~40倍的估值水平仍能被未来的高成长所化解。但实际上,上市公司利润是名义GDP的组成部分。即便在名义GDP保持20%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利润复合增长率也不可能长年维持在30%以上,这是违背基本逻辑的。
这里我们不过多地讨论价值评估的细节,只简单讲两点。在给公司估值时,业内有一种按总体市值的算法,即预估当某公司发展至成熟点时在行业中的市占率,推算其所能达到的总市值大小。运用此种方法,如果现时其市值已大大超过其可能达到的市值,即便其增速依然很高,还是需要考量它是否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收益。另一种需要警惕的情况是“资本消耗型”的扩张,这类公司业绩增长需要不断增加资本投资,即再融资,大家都知道再融资后的收益会被摊薄,进行增长计算时需要将摊薄计入后考量。
最后再提一下大盘整体的价值,这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自上而下,将宏观经济拉入做匡算,预测全市场未来的业绩增速,贴现得到全市场的价值中枢;另一种是自下而上,即如果发现大多数的公司被低估,则市场即有价值。目前运用这种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考量进入成熟后期的A股部分权重公司价值。
一问一答
路雷:价值投资、趋势投资,哪种更好?或者还有更好的投资方式?
袁宜:在我看来,市场会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您所提到的这两种只能说是比较主流的方式。
我们可以将从股市挣钱简单分成两类,一类是挣股价波动的钱,一类是挣经济增长与公司业绩成长的钱。趋势投资者基本属于前一类。在不考虑业绩增长的情况下,挣股价波动的钱基本是个零和游戏。而价值投资人基本属于后一类,他们不在乎短期波动,而是着眼于长期。刚刚20年的资本市场还太年轻,我相信20年后能“活着”的那些投资者,很多都将是价值投资者。
路雷:您如此推崇价值投资,但举的多是国外的例子,那它适合A股吗?
袁宜:国内也有很好的例子,比如茅台、苏宁电器(002024)。
目前我国股市的交易主体还是由散户占主导。一般的普通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能力相对较弱,比较容易陷入短期涨跌、难以自拔。投机氛围浓重,加上机构投资者的考评周期相对较短,国内机构有时也不得不做一些违背价值的动作。最简单的例子是2007年“5.30”之后,也有不少机构知道市场被高估了,但是如果持续不赚这最后的50%利润,那业绩排名落后会是意料之中。虽然,过了若干年后再看,当时放弃的决定变得很正确。
路雷:看样子,价值投资还不适合目前的A股。
袁宜:这个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监管层已经在想方设法加强机构力量与认同度,而市场认同价值投资的理念,不仅需要宣传,更需要时间的积淀。当若干年后中国出了自己的巴菲特时,即便散户也会认同。而盲目炒新,上市当天就能挣30%~40%的错觉也需要有血的教训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