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明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下半年仍要警惕三大风险因素
个人认为,GDP能够在二季度就实现年同比正增长3.2%,实属不易。中国一季度GDP下滑严重,但是作为最早受到疫情冲击的国家,我们的疫情防控率先取得阶段性胜利,所以很早实现复产复工。毫无疑问,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经济最早反弹的国家。
二季度世界其它的经济体可能都是非常严重的负增长。新加坡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2.6%,环比创纪录地下滑41.2%。我估计美国二季度GDP环比也是-40%左右的跌幅。对比来看,中国二季度实现11.5%的环比增长,真的是非常难得。
中国二季度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投资,尤其是基建和房地产的投资。我们非常希望下半年能够延续上半年这样一个态势,但是我觉得有几点要保持警惕:
第一,外需。下半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是很不好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从全球来看,疫情一直在扩散。现在确诊已经超过1300万人了,死亡人数已经超过58万人。而且疫情并没有停止的迹象,除非各国像中国一样采取比较果断的、快速的措施。但是,实际上有些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而有些国家是不愿意做到。总之,我觉得疫情仍是下半年最大的变数。国际疫情的大范围蔓延对中国外需的影响,甚至对进口的供应链的影响,都还有很大的风险。二季度中国可能还有一些紧急的订单需求,所以出口还不错,但是要小心三四季度的出口困难。
第二,国内需求。从二季度的数据看,工业生产已经正增长。但是消费需求仍是负增长,还未恢复到疫前的水平。
投资、出口、消费三架马车综合起来,可能是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一季度需求水平太差,二季度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有报复式的复苏。一旦报复式的复苏结束,可能还会有所回落。所以,我们要警惕二季度的一部分成长是不是来自于“存货”。坦诚地讲,我们也没有足够高质量的数据来做验证。
从前几个月单月的数据来看,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是需求弱于供应。这是我们下半年要关注的,因为如果二季度成长里计入存货,过多的存货还是必须要被消化掉。如果需求不能反弹到原有的水平,消化存货最终需要减产,这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第三,自然灾害。7月份全国多地正面临洪涝灾害,实际上,从6月份的数据里,我们已经多多少少能看出洪涝灾害对经济的一些影响。所以,目前面临的洪涝灾害到底会持续多久、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值得去关注。
从好的方面讲,很多地方可能需要重建,反而在投资领域增加一定程度的需求,也可能拉动部分消费,比如汽车、电器等要重新购买。虽然短时间里面可能会增加这样一个需求,但这是以人民的财富损失为代价的,它最终可能还是会影响消费力。
洪涝灾害又会使很多人的工作、企业的经营受到冲击。这些问题,无论对企业还是家庭的资产负债表都会形成不良影响,进而对投资和消费活动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虽然二季度的数据超出预期,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希望能够继续维持好的态势。但是,我觉得以上三个比较重要的风险因素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上半年整体还是负增长,但已经接近0。下半年大概率是正增长,全年GDP增长应该比0高一点,如果能有1%~2%的增长就很不错。
房地产行业在长期内仍是一个支柱产业
2018年、2019年,房地产投资连续两年在固定资产投资里起了非常重要的稳定作用。实际上,过去两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以比较快的速度下滑的。幸好房地产投资还有9%~10%左右的增幅。相对于5%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房地产投资高于这个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过去两年里,房地产在稳投资和稳增长方面的作用已经相当明显。今年房地产投资的恢复性增长,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在二季度实现正增长也是意义重大。
我们要客观地去评价房地产这个行业。我一直认为,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的一个支柱产业。房地产在过去近三十年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福利水平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它创造了很多收入,包括建筑和服务性的收入,比如家政、物业管理等等。
所以,不要把房地产行业“妖魔化”。它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业。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在过去二三十年里,都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得到了好处。谁都不敢说我们的收入、生活水平的改善里没有房地产行业的贡献。
当然,大家现在聚焦在房价涨得太快了。实际上,我们应考虑房地产价格上涨背后的供需关系。供应就会拉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房地产开发商之所以愿意买地、建房子,还是因为存在需求,而且是很现实的需求。
如果没有房地产供应的改善,房子价格会更高。虽然GDP跟收入不完全一样,但是二者是比较接近的概念。二季度经济增长回正,就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至少在二季度又回正了。随着老百姓收入的提升,对房地产改善性的需求也在提升。所以,我认为房地产行业在今年下半年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
货币政策不宜大动,财政政策需再发力
目前市场上没有流动性紧张的现象。虽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一些反弹,但我认为这背后与流动性无关,更多的还是投资者的主动性选择。所以,我觉得货币政策不宜大动,目前政策力度基本适合。财政方面可能还需要做得更及时一点,还要进一步大胆发力。
我们现在还是处在应对灾情的状态,疫情叠加洪涝灾害,首先还是要尽快解决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问题,要不遗余力地去花钱,即使超过原来所做的预算,也是必要的。因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救灾救难,避免发生人道主义危机。
放眼全球,中国政府是比较有实力的政府。尤其是我们有100万亿人民币的国有资产的净资产。所以,中国的财政在全球都是非常好的财政,有实力去发力。
该是财政花钱的地方,就要由财政来花,不要让企业或者金融机构去承担负担,不要让央行来背书。否则,增发流动性,最后会造成资产质量问题。
所以,我倾向于让财政再发力,该花钱就花钱。2020年实在是特殊的一年,包括疫情、洪涝灾害等很多变数,财政一定要灵活。
股票市场有自身的规律和动能
股票市场有自身的规律和动能,尤其是市场里面又有很多不同流派的投资者。而且大家期待复苏、期待转型、期待高科技的发展,也有人担心全球“放水”严重,导致钱不值钱,不能把现金放在手里等等,这些原因使得股市短期的变化很难预测。
未来一两年内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以及确定性,比如企业破产倒闭、坏账出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恶化都是确定会发生的,只是因为有滞后期,现在还没显示出来。所以,面对如此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全球的股市都是跟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但是短期内,股票市场和其它的各种金融市场都有自己的动能与规律。所谓的价格与价值的偏离也是经常发生的,极度的偏离也是常见的。
个人认为,短期走势无法判断,但是价格最终会回归价值,或者说金融市场、虚拟经济最终还是要回归基本面。要等到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全球经济真正摆脱疫情的威胁,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判断可能才会更有信心。
所以目前,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基于投资者各种各样的想象、猜测、预测。这种情况可能不是可持续的,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波动。我们已经在3月份看到了全球股市的巨大波动。所以,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