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阔别两年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云端回归。
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PBCSF)主办、京东科技集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 和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CFD) 承办的 “清华大学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2021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在27个平台全网直播,受到近百家媒体瞩目,直播观看人数超千万。
本届论坛以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两部分组成,采取线上参会、全网直播的形式,让观点交流、思维碰撞畅通无阻。论坛邀请到二十余位重量级嘉宾相聚云端,围绕全球经济展望、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后疫情时代的货币和信用、碳中和与宏观经济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崔历出席“中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展望”圆桌论坛二。他认为,今年的经济复苏,主要由高科技产业的复苏带动,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的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潜在增速可能触底反弹。宏观政策逐渐收紧是大概率事件,再通胀会引发长端利率仍然上行,但政策利率可能维持不变。未来几年产业政策是更重要的关注点。
以下为发言全文,未经嘉宾审阅:
刚才汪涛提到一些对中国经济的宏观预测,我的观点相似。从大的指标来看,因为今年全球的通胀预期比较强,对工业品价格的拉动力较大,所以我们对工业生产价格的预测值稍微高一些。不过这对下游消费品价格的拉动作用可能没有那么强,所以CPI还是比较稳定。
我今天主要谈谈我对中期经济的看法,也就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我非常同意肖主席和朱院长的看法,经济转型和分化是当前的重要趋势,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中国经济在此次疫情之后的复苏情况和以前的经济复苏不太一样。这次复苏比较强劲的是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而以前的复苏常常是由建筑行业拉动的。
我们可以从利润率上来看到这两类行业的分化。建筑相关行业的利润率相对比较疲软,新经济行业的利润率比较高,延续了疫情前经济转型的结构性变化。自2016年开展供给侧改革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结构性变化:
1. 地产、建筑等所谓旧经济的占比在下降,消费、医疗、电子行业占比在上升。
2.对于所谓旧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行业,它们本身也在整合和提升,不仅集中度和盈利能力有一定提升,而且过去几年资产效率也开始上升。换句话说,它们的盈利能力和资产收益率都在持续提高。疫情本身对线上消费、医疗和电子行业数字化提出需求,进一步推动这种转型,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这些变化非常关键,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过去十年,宏观经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效率下降。从经济增长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在下降。转型本身意味着资源的配置更加有效率,未来经济走出“L型”见底回升就更有可能性。
2.经济和市场的逻辑关系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过去在经济下行期,大家更多地关注金融周期,认为只有信贷放松才能影响企业的盈利周期,因为大家认为实际增速下行时,只有金融周期能够影响价格周期,进而影响GDP和企业的利润周期。但是,未来随着经济转型,企业自身成长动力在提升,金融周期本身就不再是一个影响盈利周期的最关键因素。从去年的情况可以看到,疫情下信贷有一定放松,但相对来讲幅度比较小,而且主要是弥补疫情下现金流的短缺,增量上升比较小,然而企业盈利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周期和企业的利润周期开始脱节。虽然政策开始收紧,但是因为企业自身动力发生了变化,所以上行周期的持续性更强。成长型企业和传统型企业都会受益,经济和市场的关系也会持续变化。
3.从效率上来讲,由于效率有所提升,所以中国的无风险利率不会出现趋势性下行。当然,储蓄也有一定收缩,支持了无风险利率,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无风险利率跟海外的无风险利率变化趋势不同。我们的效率在提升,对未来几年无风险利率的区间波动保持坚挺起到支持作用。
这些发展对我们的政策判断非常重要。今年随着经济好转,政策开始慢慢收紧。如果产业周期成为重要的经济带动力量,那么不需要再大幅刺激增长本身。宏观政策应该更注重调整管理政策和风险防范。我们对政策的判断如下:
一是货币政策逐渐退出,利率水平还在恢复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它会进一步上升。如果利率太低,流动性过于宽松,也会引发资产泡沫的问题。
二是财政政策的趋向。由于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部分行业需要定向支持,所以财政政策总体比较宽松。另外,专项债今年的规模也比较大,主要是为了解决隐性债务。总的来讲,财政在这个阶段相对宽松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取向,但是比去年有一定退出。
随着产业升级,我认为未来几年宏观政策会逐渐收紧。当然步伐可能有快有慢,但逐渐收紧还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产业政策可能是政策更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