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962年1月生,汉族,理学博士,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与专长: 原子核理论、计算物理、物理学中的群论方法 研究方向: 当前,原子核物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新阶段。由于大型实验装置的兴建和巨大发展,人们已经或即将把正常状态的原子核推向极端条件,如:高速旋转(转动频率高达1020Hz)、超形变(长短轴比达2:1) 甚至巨形变(长短轴比达3:1)、奇异形状(梨形、香蕉形等)、反常中子质子比(轻晕核、如11Li、已达8:3)、常温低密(如晕核等)、常温高密(如核天体等)、高温高密(高能核核碰撞产生的核物质、核天体等)、乃至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些新的运动模式和状态下的原子核的发现既对传统的量子核多体理论提出了严重挑战,同时也密切了与其他学科(如: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的关系。这些极端条件下原子核状态的发现对核物理研究不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提供了重大机遇,成为当前原子核物理发展的主攻方向。通过对这些极端条件下原子核的研究,可以深化原子核理论的基础知识的认识,并了解极端条件下强相互作用物质的形态、性质及相用机理,发展新的量子多体理论。同时,该方面的研究也有可能对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利用稳定的超形变核态到正常形变核态的退激制造核X射线激光可以使激光器的能量增益成数倍提高。因此,目前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主要有: 极端条件下的原子核结构 多体和少体系统的代数研究方法 核内非核子自由度与核量子色动力学 致密核物质与核天体。
我们专注于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包括演讲议题、会议日期及活动预算等),为您精准匹配各领域专业嘉宾。为高效服务,建议您提前准备好详细活动信息,并拨打客服电话:18911802888(工作日9:00-18:00)。
温馨提示:本服务仅限嘉宾邀约相关事宜,其他需求暂不处理,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