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创新驱动力,能解决传统商业模式固有的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成本高、供销对接难等问题。在8月27日举行的2015第三届中国(镜泊湖)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如是说。
会上,崔忠付发表了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演讲,包含农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农业,农业两个“一公里”问题。以下为演讲内容:
2015年以来,无论是国家政策的推动,还是客观形势要求,都使得农业和农产品物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农业优质资源的互补互通,将成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经济合作的一大契合点,依托“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际平台,助阵农业“引进来”与“走出去”,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农业领域一直是“一带一路”的战略重点,“一带一路”半数以上沿线国家适合农业合作,市场空间巨大。长期来看,我国要在海外打造保障当地、供应中国、平衡全球的农产品基地,进而完成全球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落地,有望加速农企龙头走出去步伐,我国农企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海外“种地”这个层面,而是要鼓励企业向加工、物流、仓储、码头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农业企业及知名农业品牌。
在这一点上,牡丹江市依托毗邻俄罗斯的地缘和通道优势,以及雄厚的农业产地资源,将在推动“一带一路”和“龙江丝路带”建设中贡献重要的力量。其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造农产品绿色通道和保障体系,将发挥关键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全国上下正在谋划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产业跨界融合,打造新引擎,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领、支撑作用的新业态、新产业,而无疑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
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势不可挡,将制造又一个风口。物联网、大数据、网购、电商、微商这些互联网催生的新名词,正与传统农业和农村更紧密结合,正在借助互联网思维和渠道,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创新驱动力,能够解决传统商业模式固有的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成本高、供销对接难等问题,解决我国农产品销售不畅难题,包括流通环节多、损耗大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供销对接。
最近,我们看到新希望六和集团与一亩田达成战略合作,传统农业正在借助互联网转型。我们还看到,阿里巴巴和京东正在全速启动农村电商战略,互联网力量也正向农业领域快速蔓延。
此外,在最为传统、最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农批市场环节,互联网的影响也在慢慢渗透。目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4000家左右,年流通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000多家,集团化管理的农批市场合计不足100家,在规模市场中占比不足5%,未有一家能够形成寡头。整个农批市场行业,共同的问题是管理和经营模式落后。
互联网能提升农批市场集中度,改善管理和经营模式,将带来三方面颠覆性的影响:
1、流通环节的扁平化。大大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距离,提高流通效率。
2、交易公平化。电商时代的交易方式以时间和价格来决定,出价双方的定位是平等的。
3、交易信息透明。整个流通环节交易方式的信息在电脑上做记录,对生产者、流通者交易双方信息都是公开的,交易双方的信息形成对称。
以上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在新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组织格局和流通方式发生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仅靠政策和技术,还不足以去彻底改变我国的农业流通现状,还有很多细节和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是接下来我想谈的内容,也是本次会议的主题,就是农产品物流两个“一公里”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两个“一公里”的问题
第一,最先一公里问题。指农产品从产地采摘后一直到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仓储等。当前,我国大量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农民卖难等问题,很大原因就是“最先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甚至忽略。
今年为什么会有大量农产区出现滞销问题,是因为:农产品预冷、储藏条件达不到,没有卖就烂掉了;农产品没有包装、缺乏加工,附加值上不去,销路打不开。国内外农产品为何出现“价格倒挂”的不合理现象,就是因为国外最先一公里做得好,产品损耗少,销售周期长,自然在同国内产品竞争中有优势。
前不久,农业部出台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这里面第一次强调了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重要性,指出要加强全国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产地市场建设有利于完善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有利于树立农产品品牌,有利于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苹果市场,定西马铃薯市场,赣南脐橙市场,云南花卉市场等都运营的不错。
农产品的“最先一公里”因相对远离消费者,消费需求传导至生产、供应前端并引起足够注意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从而造成其出现的时间比紧靠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要晚,但在整个供销链条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下,事前控制无论在控制效果还是控制成本上都是最优的。
第二,关于最后一公里。就是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不仅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影响着客户体验。所以,在农产品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可能除了传统菜贩子依旧摆摊卖菜之外,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如何离消费者更近,如何使消费者更便捷、更轻松地买到水果和蔬菜。
其中,有专门做冷链宅配服务为主的生鲜电商企业;有专门做生鲜O2O网点自提的;有专门在社区布局自提柜的;有寻求同便利店合作,或去便利店自提,或由便利店负责配送的。
很多企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农产品最后一公里解决之道,这里面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但要强调的是,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仅凭一家之力,很难全部满足,这里面或许会有相互合作的机会和空间。
今天,我看到很多农产品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嘉宾都来到了本次峰会,而且会议的很多话题都有探讨空间,希望借此机会,大家相互交流,充分沟通,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再次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就是崔忠付关于农业发展的演讲,活动家略有删减。
找会议,上活动家!方便、快捷、安全找到最优质的会议。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活动家微信公众号:VESERVICE,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